
每日一讀 | 為什么要過清明節,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
清明,教會我們不忘本
曾問過一位年長的伯伯:“您年紀這么大了,為什么還要每年堅持清明祭掃呢?”伯伯說了一句話,令我感觸頗深:“人這一輩子如果沒有根,走到哪里都是漂泊。只有站在這里,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,將往何處。”
在中國人的思想里,“根”是祖先,是親人,是故土。清明時節尋根問祖,其實是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忘本——既不要忘記自己從哪里出發,因何而出發;更要遵循父母的教誨,傳承先輩的精神。
清明,教會我們在愛中告別
網上有個問題:“祭祖掃墓,真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?”有人回答說:“祭祖,相信的并不是鬼神,而是相信親人對我們的愛是不會消失的,他們在我們心里留下的回憶也不會消失。”
死亡,只是改變了生命的狀態,并未結束我們與親人的聯系。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里,最好的緬懷是記得,也是放下。那些有關生死的話語,教會我們在愛中學會告別。
清明,是一個有關“傳承”的日子
我有一個同事,每年清明去陵園,一定要帶上自己的小孩。他說,這種一年一次的經歷,會讓小孩慢慢知曉血脈的延續,了解責任、禮儀和感恩,這比言傳一百遍更有效。
因小見大,由此及彼。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,兩岸三地非要去黃帝陵的原因吧。清明,是一個有關“傳承”的日子,有哀思、有紀念,是責任、是感恩。不論家教傳承,還是家國情懷,都寄寓在這四月的叩拜之中。
勿忘清明,且惜當下
清明節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時節,卻也是所有節日中最傷感的。當我們急匆匆地行走時,別忘了停下腳步,回頭看一看。人生終有別離,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,遺忘才是。
天清氣明,楊柳泛青,愿你不負時光,珍惜當下,帶著所愛之人的囑托,勇敢而從容地過好每分每秒。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竹溪新聞網"、"來源:竹溪論壇"或"來源:今日竹溪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竹溪縣融媒體中心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來源,違反上述聲明者,竹溪縣委機關雜志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竹溪新聞網注明"來源:XXX(非竹溪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719-2729868 0719-2722699